解电动车里程焦虑,北京固态电池独角兽创新冲刺
2023年年底,一场“超长直播”引发关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驾驶搭载150千瓦时长续航电池包的纯电动汽车,跑出1044公里的成绩。“续航超1000公里,真能告别里程焦虑了!”网友的感叹在直播间刷屏。
2023年年底,一场“超长直播”引发关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驾驶搭载150千瓦时长续航电池包的纯电动汽车,跑出1044公里的成绩。“续航超1000公里,真能告别里程焦虑了!”网友的感叹在直播间刷屏。
6月7日,源电新能源全固态电池产业基地正式签约,这座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的项目,将建设5GWh固态电池(兼容半固态)生产线,标志着杭州在电池技术前沿领域的布局再进一步。
2023年年底,一场“超长直播”引发关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驾驶搭载150千瓦时长续航电池包的纯电动汽车,跑出1044公里的成绩。“续航超1000公里,真能告别里程焦虑了!”网友的感叹在直播间刷屏。
国内渗透率跨越式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7.5万辆,同比增长47.1%,渗透率攀升至41.2%。预计全年销量将突破1650万辆,渗透率有望超55%,提前11年完成政策目标。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品,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和推广。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技术中,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誉为“终极电池”,备受各大汽车制造商的青睐。
固态电池,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能够迅速吸引眼球,却无法让人抱有过多“幻想”的话题。原因很简单,最近一两年,固态电池的最新发布每年都会引发几轮产业与资本的“狂欢”,但“懂得人都懂”,全固态电池的市场化仍面临重重阻碍。
2025年,锂电池产业正经历全场景爆发与全球化竞合的双重变革。从低空经济的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到储能、动力领域的多元化需求,电池应用场景呈现指数级增长,倒逼材料体系加速迭代。
生成式AI在2025年进入工业化应用元年,GPT-5的多模态能力实现文本、图像、代码的量子跃迁式进化,单日调用量突破50亿次。中国在中文大模型领域形成“百模争鸣”格局,百度文心、阿里通义等模型在金融、医疗等垂直场景表现突出,例如科大讯飞医疗大模型覆盖4000种
2025 年 5 月 22 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首个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由中汽研中心(天津)联合50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主要区分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液态电解质电池有明确的技术分
蔚来NT2.5平台下的ES6、EC6、ET5家族已完成更新,核心升级集中在智能驾驶与三电系统。其中ET5T作为全新跨界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与Orin-X芯片,标配换电功能,CLTC续航达560公里(长续航版710公里)。而ES6则通过电机优化将能耗降低10%,配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这可不是一项普通的标准,它首次明确地为全固态电池给出了精准定义,就如同在茫茫技术海洋中为全固态电池树立了一座清晰的灯塔,预示着固态电池行业标准正朝着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方向大步迈进。固态电池,作为
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2025年2月可能会被铭记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梅赛德斯-奔驰与美国的Factorial Energy公司合作,成功将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带到了现实道路上,测试了全球首辆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电动汽车,其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621英里)
韩国现代汽车近日宣布将在3月首次向公a众展示其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试点生产线,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入超过9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
目前液体锂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是150-210Wh/kg,续航和低温性能有限,且冬季亏电明显;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稍微高一些,但上限也只有350Wh/kg左右,同时缺乏安全性,在剧烈冲击或针刺下容易引发事故。
新能源圈都快念成紧箍咒了!从蔚来搞半固态搞了三年,到丰田吹牛皮说要量产,结果呢?江湖上只有传说不见真身!(突然转折)没想到浓眉大眼的比亚迪冷不丁甩出王炸——全新海豹EV直接上真·全固态
2025款智己L6以800V高压平台、半固态电池、全域智能驾驶和灵蜥底盘为核心,实现了动力、续航与智能的全面跃升。其20.49万元起的限时售价,更以入门即满配策略,直面小米SU7、极氪007等竞品。
iQOOZ10TurboPro搭载的第四代骁龙8s处理器,采用台积电4nm工艺的“1超7大”至尊全大核CPU架构,配合LPDDR5X内存与UFS4.1闪存,安兔兔跑分突破242万。并内置自研电竞芯片Q1,实现1.5K分辨率+144Hz帧率双开,在极致画质下,游
电竞 半固态 人像 钢丝绒 iqooz10turbopro 2025-05-26 07:02 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春阳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近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研究成果5月20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刊》。
在2025年的科技浪潮中,固态电池如同一匹黑马,频繁引发资本市场和产业界的双重震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消费电子,从储能设备到航空航天,这一技术正以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特性,重塑能源存储的未来。本文将深入解析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当前挑战及未来应用前景,揭示为何它被
目前液体锂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是150-210Wh/kg,续航和低温性能有限,且冬季亏电明显;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稍微高一些,但上限也只有350Wh/kg左右,同时缺乏安全性,在剧烈冲击或针刺下容易引发事故。